页面

2011年12月24日星期六

后悔

我们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人~~

 
 

无情™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11-12-22 通过 一五一十部落头条

作者:smilings | 评论(14) | 标签:所见所闻

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遇上多年不见的前辈,更确切地说,是我学生时代非常欣赏的一个人。这位前辈,头脑聪明,待人谦逊,有一颗正直又善良的心。毕业后,他拒绝了公务员、事业单位和知名私企的工作机会,去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北电。

老朋友相见,自然分外开心,我们找了个地方坐下来吃饭聊天。这位前辈有一点点叛逆,当我还在认真地背诵"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时候,他就看清事情的本质,拒绝入团拒绝入党。和他聊天,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社会所存在的问题,而他盼望改变盼望倒台盼望了二十年。不过,谈到工作,他很后悔走进了没有前途的外企:"如果当初选择进国企或去当公务员,现在至少也是科长了,日子肯定爽多了。""但是,你不是不喜欢国企这种文化吗?""没办法啊,现在这个社会,你不在体制内,日子难混啊。""那你后悔当初的选择了?""嗯,从事业上、生活上看,是这样。"这样的说话,会出自他的口中,让我非常意外,也让我有点失落。因为他不认同这个体制,也很清楚体制的弊端,但是,却又想要往体制里走,为的是分享体制的一杯羹,这和我认识的他很不一样。

但,我还是能理解他。因为同样作为外企的一份子,我知道其中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小,物价房价翻了几番,但是,工资的水平其实还是和十年前没有太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公务员、事业单位和私企的收入不断增加,而且,公务员的灰色收入、所谓的稳定清闲、还有所谓的特权,的确有很大的诱惑力。对于在这个以金钱为主导又没有安全感的社会里,想要往体制走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样的生活会更加安逸更加有保障。

我的另一位师兄,就是这样,毕业后去了待遇丰厚的黄埔海关。几年过后,有房有车有妻有子,生活无忧,事业也步步高升。比较有意思的是,他在享受体制的种种好处的时候,又不断地骂政府。对于性格温和的他来说,坚持不懈地骂,又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享受着体制的好处,又骂着体制,也许,这是很多公务员的状态。

还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师兄师姐找工作,外企是首选,只有找不到工作的同学,才会去当公务员或留校。但是,短短的两年后,高我一届的师兄师姐找工作,外企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等到我自己毕业,公务员成了很多同学的首选,接下来的日子,公务员的吸引力远远超乎了我的想象力。公务员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的吸引力,只要想到那么复杂的人际关系、只要想到大把大把的青春浪费在那些无谓的事情上、想到要违背自己的内心,所有的种种好处都会变得毫无诱惑力。

好友研究生毕业,到某高校的实验室工作,我问她:"你上班主要是做什么?""上班准时开门,下班准时关好门。""那中间呢?""复印文件啊、开开会啊、跑跑腿啊什么的。"我从羡慕她的清闲到深感绝望,一个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在美好的25岁的青春日子,做的只是52岁的阿姨做的开门关门复印跑腿,多浪费啊。"关好门是非常重要的,你看,我的研究生换来的工作就是这么无聊。""你以为谁都可以随随便便开门关门的吗?这是高学历的人才可以做的,像我这种没有高学历的人连进去的门都没有。"我只好这样安慰她,事实上,我差点这样说:"那就不要干了,出来吧!"

和瑞典的同事聊起我的前辈和好友,他感到很惊讶,因为在他的身边,轻松的工作都是年长的或残疾的弱势群体居多,年轻人大部分都会选择更有挑战性的机会。他很难理解,每年会有这么多的年轻人报考公务员,而这份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做着与工作和专业无关的事情。他问我:"你不觉得这样很浪费青春吗?"他也很难想像,这些思想单纯的毕业生,做了几年公务员后,为人处事会完全换了一种风格,他又很不解地问我:"为什么会这么复杂?"

我想起我的另一位朋友,某名牌大学的博士、某高校的老师,他也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勤奋的人,对时事很敏感并且总是第一时间能指出其中的问题,对体制他也研究得很透彻并且也会有很多很有建设性的建议。但是,他的这些看法和建议,也只是限于私底下的交流,从未不会出现在他的课堂、也不会出现在他的论文、更加不会出现在他公开场合的言论。因为那样做,会断了他的仕途。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知道什么事情该怎样做,但行为上却和思想存在很大的分歧。这一点,是我们越行越远的导火线。

不过,虽然不欣赏,但我也依然能理解他,对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高校老师,如果想要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圆滑地屈服是必然的,否则不用说升迁,连饭碗都会丢掉、甚至可能连自由都会丢掉。

问题就在这里,我们都清楚弊端在哪里,我们会抱怨、会批评,但是却很少有行动,因为成本太高。即使是我自己,在关键的时刻,也未必真的会站出来,因为害怕因为这样会给自己甚至给家人带来可怕的后果。不过,也许,也是因为我们的纵容、畏惧和屈服,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因和果之间,冥冥中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

smilings的最新更新:
  • 知心 / 2011-12-11 11:50 / 评论数(11)
  • 人与人之间 / 2011-11-23 22:23 / 评论数(21)
  • 实习生 / 2011-11-16 14:01 / 评论数(16)
  • 远方的孩子 / 2011-11-03 14:00 / 评论数(13)
  • 路过巴黎 / 2011-10-27 17:57 / 评论数(30)
  • 美国私立高中搜索引擎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我眼中的朝鲜

    朝鲜是面子,照出我们的过去和现在~~

     
     

    无情™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11-12-23 通过 一五一十部落头条

    作者:闾丘露薇 | 评论(4) | 标签:朝鲜, 金正日, 中国

    金正日去世,全世界的人透过朝鲜电视台,看到朝鲜举国上下悲痛欲绝的景象。对于很多中国的年轻人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如果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离世,会让民众悲痛成这个样子,实在是有点匪夷所思。

    不过,如果去过朝鲜,那末对于这样的场面就不会觉得奇怪,我还记得平壤博物馆的讲解员,在讲述金日成父子的英雄事迹的时候的满眶泪水,我可以清晰的感觉到她的真诚。只是,这两个人和我没有自己任何关系,这也使得讲解员的泪水在我眼中显得有些突兀,特别是在陌生人面前,对方毫不收敛自己的情感,甚至让我觉得很是尴尬,因为我不知道用一种怎样的神情去回应,只能尽量让自己,不要去看对方。

    我不会嘲笑这名女士,就好像我不会去嘲笑那个朝鲜电视台的女主播,嘲笑她说话的腔调,她的表情,她的眼泪,因为我清晰的记得,在我小学的时候,我也用差不多铿锵的语调上台表演过,做过那些标准化的动作,表达自己对祖国和党的热爱。

    09年的时候去过一次朝鲜,在平壤,中国和朝鲜的艺术团,联合举办了一场演出,为了展现两国之间的友谊。朝鲜女报幕员的音腔,他们表演的曲目,在很多人看来,歌颂的味道过于的直白,过于的不加修饰,也就是早就过时,那都是我们八十年代晚会样式,舞蹈,合唱,独唱,但是如果撇开外表的包装,朝鲜演员们的表演却显得更加的纯粹,不想同台演出的来自中国的节目,艳丽性感的服装,灯光,刻意展现的各种曲线,终于明白,为何和朝鲜那个年轻的外交官聊天,他很认真告诉我,在他的眼中,中国已经偏离了社会主义。

    这个年轻的外交官,并不是我们对朝鲜人的刻板印象,香港同行笑他长得像一个歌星,他会讲流利的英文,他说,他们在大学里面,学习英文,很多时候会靠看美国电影,这很像八十年代的中国,那个时候,社会上掀起了学习英文的热潮,尽管没有资源,还是有很多人自学成才。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去过很多国家,承认自己的国家贫穷,还有饥荒问题,相信导致这一切的原因,是来自美国的制裁。讲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刚刚对朝鲜的访问,他两眼放光,因为他有机会看到了克林顿本人。

    那一次去朝鲜,看到了金正日,在机场拍摄中国领导人即将抵达的专机,突然传来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声,转头一看,原来是金正日亲自到机场迎接,那个时候,外界都在传说,他病入膏肓,行动不便。后来因为送机的时候提早到了机场,才发现,原来这些欢呼声来自现场的几百名朝鲜男士,他们的面前有麦克风,他们站在举着鲜花欢呼的人群的后面,提供现场的音响效果。

    朝鲜政府为了显示隆重,从机场到市中心,道路两旁安排了成群结队的欢迎人群。当然,这样的事情,在我小时候也曾经做过,带着红领巾,拿着纸做的花球,在那里有节奏的挥动着,脸上还会擦上胭脂。当车队经过哪些也是带着红领巾的朝鲜女孩的列队,我甚至在那一瞬间有点恍惚。我清晰的记得,那个时候的我们,真的满心欢喜。

    还记得车窗外那一张张脸,有的激动,�œ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