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

昂山素季女士的一点总结

作者:英伦在线 | 评论(4) | 标签:所见所闻

头条:昂山素季获释

11月13日,缅甸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结束了被软禁状态,重获自由。现年65岁的昂山素季女士,是缅甸独立运动领袖昂山将军的女儿。1947年,缅甸独立前夜,昂山将军被政治对手刺杀,当时昂山素季年仅两岁。1960年,昂山素季跟随母亲来到印度,其母时任缅甸驻印度大使。

过去:昂山素季和英国

昂山素季与英国有着不解之缘。缅甸曾经是英国殖民地,她的父亲昂山将军为了实现缅甸独立,在日本、英国之间周旋。

1964年,昂山素季留学英国牛津大学,攻读PPE专业(哲学、政治和经济)。在毕业之后,昂山素季在日本、不丹工作,并与英国藏学家迈克●阿里斯(Michael Aris)结婚,回到牛津生活。据说,阿里斯婚前答应自己的妻子,自己不会成为阻挡昂山素季和缅甸之间的障碍。婚后,两人一共有两个男孩。

1988年昂山素季因为母亲病危,返回缅甸探亲。作为独立运动英雄的后代,她被当时缅甸民主运动推上了前台,从此涉入了缅甸民主运动,1989年被军政府软禁在家,在1990年缅甸大选中,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PL),赢得了59%的选票。但是,选举结果被当时军政府否认。1991年,昂山素季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昂山素季在军政府软禁之后,与自己的丈夫、孩子天各一方,没有直接见面机会。1999年,身患癌症的,在英国去世。昂山素季未能见自己的丈夫最后一面,因为担心自己离开缅甸去英国之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到缅甸。阿里斯也兑现了当年对昂山素季的承诺。

现在:昂山素季和媒体

昂山素季获释消息,成为本月英国重点新闻,BBC多次采访了昂山素季。关于昂山素季的访谈和作品,在英国媒体和书店受到关注。特别是昂山素季的丈夫几位同事,回忆了当年受阿里斯的委托,到缅甸拜访昂山素季,转达家人问候。

未来:昂山素季和缅甸

昂山素季重获自由,为缅甸民主运动带来了希望,但是能否复活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活力,却给外界带来疑问,甚至有评论将年近七旬的昂山素季称为“正在消失的火光”(fading light)。同时,昂山素季表示,自己愿意与军政府展开对话。

与80年代不同,今天的缅甸军政府,虽然遭受过西方国家的制裁,但是在亚洲,与它做生意的国家不少,包括日益强大的的中国、印度。军政府通过私有化方案,将大量政府物业、电信设备、港口、机场等资源卖给私人公司,培养了自己大批在经济上的既得利益集团和代理人。他们显然不愿意可能的民主化夺走自己已有的利益。

在缅甸内部,大约有100多个少数民族,他们都有自己的武装,时常与政府军之间发生冲突。这些民族武装的很多领袖,与昂山素季的父亲一样,都愿意为自己的本民族独立或者自治奋斗。

转自:1510

上海领导“跟风”民众不能止于形式

作者:祝振强 | 评论(0) | 标签:时事观点

最近一周来,上海大概已经变成了一座悲愤之城。据北京系及南方系及全国一些都市媒体的报道,前往上海市静安区(没必要、大可不必如前几日那样强调上海胶州路)火灾现场悼念、送花的民众络绎不绝,大有悲痛得以宣泄、抒发,同时也在斟酌、酝酿之势。

我注意到,从报道画面以及照片上看,到现场献花的民众挤满了大街小巷,而被允许到前面献花的民众,只有最多不超过几个人一组。这说明了有关方面组织秩序的井然有序,也说明了对民众献花的态度过于小心翼翼了——民众以近乎破碎的心情前来献花,有什么必要如此防范呢?你多放一些人进去、速度快一点以使更多的人能上前表达哀思不好吗?照这样的一个速度,又能有几个民众能够如愿?

我相信,踊跃前来献花的民众,有很大部分是上网的,有很大部分是读报的,有很大部分是心里明了真相又不满于事实真相至今的迟迟被遮蔽的,有很大部分是在悲痛有加的同时,义愤填膺的——对于火灾背后的官商勾结与起火的紧密联系、对于起火究竟是否由于无证电焊工的原因、对于火灾过程中为何水龙头如垂垂老人滋出去的尿液般弱小无效以及救灾是否“成功战例”、对于长期以来上海发展的是否让民众的“生活更美好”等等,他们是有满肚子的话要问、要说、要表达、要倾诉的。现如今,却只能全部寄托在一只素白、淡黄的菊花枝上。

这是民意,这是民情,这是民心,这是向背。这同时也是一股汹涌的、决堤的力量。

今天是大火事故的“头七”。看新闻报道,大概“头七”是个可以下台阶的由头,是个借口。上海市的领导、静安区的领导,全部来到了火灾现场,个个神情肃穆,来给事故现场献花。静安区的主要领导哀嚎痛苦的夸张面部表情照片,更是大幅张贴在各种报纸版面以及新闻网站上。至于这个领导面部夸张表情为何盖过眼泪,我们就不去追究了,我们姑且可以设定领导哭了好几天,眼泪都哭干了、哭没了,我们想设问的是,若没有民众大规模、持续不断地来到现场悼念,若没有感情浓烈无私、撑托起这个城市、这个国家越来越少的公道、正直的天空的民众的内心表达,上海市、静安区的领导们,还会主动、带头、自发、真心地来到现场悼念火灾现场吗?若是后者,我们相信,上海市的领导们是真心认识到了火灾的无情、工作的疏漏以及腐败的渗入,是欲真心做好以后的工作的。但是,当时不来、“头七”才来以及民众无心工作、生活、大规模涌到现场悼念之后才来,却令我们难于对之认同,或者我们可能会认定:是上海市民自发的、潮涌般的悼念之情以及背后的愤懑,促使了领导们仓促上阵、不得已而为之的。

当然,领导“跟风”民众也非不善意,在最低限度上也是可取的。问题是,民众不会满足于领导对民众形式上的“跟风”,他们希望的是,领导对民众内心的疑惑、问题,能实质性地加以解决。

譬如,现在,不能再等一个“头七”,领导们至少即需要回答的问题是——

这一次暴露出的城市公共安全事件存在的诸多问题,该给上海市相关部门的工作打多少分?是不及格、勉强及格还是“成功战例”?花费两个亿购买的、处于世界一流的先进的消防设备为何没有投入使用?期间是否有失职渎职?他们对这起事件应该担多少责?

佳艺公司和静安区政府以及某些个人,到底是什么关系?2007年上海佳艺销售收入已经达到3990万元,2008年是5100万元,2009年更是达到了1.1亿元,但利润2007年仅有13万元,2008年增长到29万元,而2009年全年利润也只有43万元。这个,该如何解释?

佳艺公司董事长黄佩信在已然火灾前科在身的情况下,是如何获得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表彰的“迎世博建筑整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

在上海,与佳艺之于政府部门关系这样的公司、这样的政府部门,还有多少?层层承包、层层转包、层层发包的政府民心工程,究竟还有多少?

抓捕的8个无证电焊工,是否被冤屈的替罪羊?是否该即时释放,而即时抓捕真正的犯罪元凶?

上海市的领导怕不怕“拔出萝卜带出泥”?是一心为民、真心反腐败还是敷衍抑或相反?

其实,若上海市领导对上述问题真心解决,哪怕只显示出解决的意向,民众、社会就会真心予以全力支持的,哪怕他们不去现场献花、不在现场嚎啕大哭,民众也是会理解的。那样的话,全社会就能凝聚起一股团结的、向善的、建设的、和谐的力量。

转载自:1510

2010年11月22日星期一

一个留学生观察:中美两国的十个不同

一个留学生观察:中美两国的十个不同

一、市长与平民没什么两样
记得2000年在OSU,布什和戈尔都去OSU演讲争取选票。我当时开车从住处去学校,在快到学校的趴车场的时候,有俩个警察提示我停下车。我停下观望,只见四辆黑色轿车开了过去,随后俩个警察开摩托走了。一会经过学校礼堂,才知道布什同志在里面演讲,刚看见的四辆黑色轿车就停在外面。当时我就想这种不扰民的举动在中国肯定是做不到,一般就要几条街戒严了。
2001年圣诞节张惠妹到硅谷开演唱会,我当然不错过跑去观看。演出还请了SANJOSE (硅谷的英文城市名)市市长,演出快结束时,张惠妹请市长上台,台上还有很多观众,市长很自然的就和观众一起跟随张惠妹的歌声又唱又跳。那首歌结束,市长站在观众的队伍里,不声不响的和观众一起排队走下台。

当时我又想,这要在中国,市长不在台上被介绍恭维一番,事后不再讲几句,然后由众人掌声和目光送下光荣走下台,那会出大事的。比如市长大发雷霆,某些人受处分……

二、美国的餐馆没有雅座
有一次和俩个中国朋友去吃饭,其中是一个北大的学生,说话风趣反应敏捷,我非常喜欢听他说话,他总是能把很单调的事情说的风趣异常。那次也不例外,他笑着问我:“你发现了没有?美国的餐馆里没有雅座。”我点头表示同意,他继续说:“要是在美国某个餐馆还弄个雅座,老板碰见有钱的喊声:楼上请!那肯定挣几辈子的钱都不够打官司的。”顾客来了,指着雅座说:我要坐那个位置!要是不交钱不让座,那肯定上法院了,老板得按歧视罪处理,那什么精神损失费乱七八糟一加起来,没法计算了。

美国上学要实习平权法,那就是按照种族比例招收学生。比如黑人学生,他们一般学习都不好,但大学招生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平权法招生一定比例的黑人学生,不能因为黑人成绩比别的种族差,大学校圆里就没有黑人学生了。

三、普通百姓都有社会保障
前阵子看雅科夫写的一篇关于医疗制度的文章,我当时看完了吓了一跳,心里也着实难过。这市场化不叫市场化,叫做乱七八糟自由化。在再发达的国家,也不是绝对市场化的,比如在美国医疗教育很多方面其实都不市场化。医疗实行保险制度,一般由自己所在的公司买全家的医疗保险,就比如我先生的公司就买我们俩个的医疗保险,如果有孩子,孩子的也公司买。家庭年收入在3万美金以下,国家就会相应的医疗保险政策,当然还是有买不起很好的医疗保险的。我认识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动了个大手术花了80多万美金的手术费,是中国过去看孩子等绿卡的中国公民,送进医院没钱也没医疗保险。医院确定了,还是动了手术,根据老太太的收入,每个月付80多美金偿还,其实到死我估计也还不了一万块钱。

记得以前中国的工人买房子是所在单位负责,现在买房子开始市场化了,前俩天看了一篇文章,说中国加大步伐的房地产改革如果不放慢脚步会出问题。其实居民买房子也不应该完全市场化,美国政府其实分担居民买房子,比如一个朋友买了一个54万的HOUSE,30年还清,每个月付2700$,但政府每个月退税大概500$,其实这是政府负担的一部分费用。

还有教育,我是96年上的大学,那年中国高校开始自费制度,我当时学费好象是一学期2400元,其实对于很多家庭这是很大一笔支出。但美国的教育制度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如果你有钱可以上私立学校,家庭很一般的上公立学校。今年我填报税单的时候发现,在加洲,如果你是加洲居民(在加洲交税一年便是加洲居民),那么你自己或你的配偶孩子如果念本科,头俩年的学费可以退92%,后俩年是70%多。研究生也退,我算加洲居民,一门一千多美金的课退了好象300多。如果这样还嫌贵可以上社区学院,每个学分十几块钱,到大三或大四再转到洲立大学,所有学分全转过去。

四、中国有“平权教育”吗?

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基础建设等等。那天和过时聊天,说起来不知道中国政府把钱花在哪块了,哪一块都乱七八糟的。可美国是实实在在感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总统洲长什么选举,他们要自己去筹钱,国家不会来出钱的。美国还要耗费在全世界东打打西打打的军事费用,还要给自己心爱的小破国的费用等等,但其实很多方面比社会主义国家还要公有制,欧洲那就更不用说了,福利局都快成为发展的累赘了。但中国政府的钱却不知道实际花到哪儿去了,就见一座座大楼高上去,贫富悬殊越来越大,社会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五、中美市长央视比富,美市长自愧不如

看了中央电视台最近一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节目,其中主要出场人员为中美两位市长,中国是威海的崔市长,美国是来得蒙得的艾文市长,主题围绕中美两位市长通过电视相互对话,交谈各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而展开,目的是让世人了解中国,让中国人了解世界。

前半段节目无大问题,后半段节目中暴露出几个问题,令人深感惊愕和感叹。主要问题出在中美两位市长互相邀请对方访问自己城市的环节上。双方经几次互相邀请,在美国艾文市长表现出了“吝啬”之后,中国崔市长表现出了“慷慨”。一个“慷慨”,一个 “吝啬”,显现出中美两国官员的“真情”。令吉安深感惊愕和感叹的问题,就出在这 “慷慨”和“吝啬”之绝然不同之上。

先讲明“慷慨”与“吝啬”的内容。美国艾文市长在高兴地接受了中国崔市长的邀请之后,“吝啬”地表示她没有访华的费用,并解释她虽然身为一市之长,但她的办公费用来自于市民的纳税钱,每一笔开支必须要对她的市民负责,访华的费用将是一笔额外开支,不在她的办公费用之列,故,她需先向有关企业募捐,获得企业的赞助之后,才能安排访华的行程,云云,十分自然、恳切。

中国崔市长在高兴地接受了美国艾文市长的访美邀请之后,没有表示任何对旅行费用的顾虑。相反,在听到上述艾文市长“吝啬”的言词之后,立刻“慷慨”地表示他将支付艾文市长访华的一切费用,在节目主持人的“辅助”之下,还一一列明包括来回机票、住宿、吃喝等全部费用,另外,还主动表示要向艾文市长赠送衣服礼品,云云,也是十分自然、恳切。中国崔市长的“慷慨”,令“吝啬”的美国艾文市长眉笑眼开,表示当晚就要打包上路。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人们的惊愕和感叹从何而来。

六、威海市长在慷谁之慨?

还是要解释解释这惊愕的原因。先比较两城市,美国艾文市长所在的来得蒙得市,是世界最富有的微软公司总部、任天堂公司在美总部,等大公司所在地,税收财源不可谓不厚,艾文市长为访华向任何一家公司募捐有关经费,是不难获得足够的赞助的。而威海是一个从四个小村庄发展起来不久的小城市,其经济实力与来得蒙得市的相比,差距显而易见,比较结果,来得蒙得市比较富,威海市比较穷。再比较两市长,以中美两个市长的个人收入相比,相信艾文市长的肯定要比崔市长的高,比较结果,艾文市长比较富,崔市长比较穷。可是,为什么美国富市的富市长如此“吝啬”,而中国穷市的穷市长却如此“慷慨”?这,能不让人们深感惊愕吗?!

就艾文市长单人访华费用作一估算,来回机票,吃住等全部费用如果按一周时间计算,应该在五千美元左右,约折合人民币四万元,崔市长的访美费用应该与此相当,崔市长为了了解艾文市长,并且为了要让艾文市长了解崔市长,近期的费用的预算就是八万元人民币。就本人了解,国家主席一年的工资多不过八万元咧。小小一个威海市长的工资能有多少?崔市长若是慷慨地自掏腰包赴美,并慷慨地自掏腰包支付艾文市长访华的费用,人们则当哑口无言,不过,却又实在替崔市担心,互访过后,崔市长一家如何过年呢?想必崔市长是慷其所在威海市之财政慨了,其慷慨想必早已胸有成竹,且习以为常了。这,便是“慷慨”“吝啬”的对比。

七、中国的市长何时能象美国市长那样“吝啬”

令人惊愕之余又生出的感叹是,在中美两地一女一男的中国节目主持人竟带头为崔市长这种自杀式的“慷慨”鼓掌,全场观众也都为之喝彩,无一人就此发问。真可谓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市长!中国比美国差的何止是市长,至少还包括这十几亿浑浑噩噩的国民。一个威海市市长如此“慷慨”八万元,全国多少个市长也都如此慷慨八万元,中国亿万纳税人的血汗,就会在“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过程中,源源不断地让中国市长们“慷慨”出手,美国市长们“吝啬”笑纳了去。这种“慷慨”,是对,是错,中国的纳税人不该三思吗?中国的官员们何时能象美国艾文市长那样“吝啬”?

八、中美税率比较

在美国加州,好像是年收入28000美元以上的才需要缴税。中国的个人所得税率为:中国的每月3500元人民币的税率相当于在美国5万美元年薪 (单身)的税率!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可以扣除很多东西,年底有一次总的算法,如果你多交的会退回给你,有很多的利益,老来退休的时候国家每个月会给你很多钱养老,这钱可能比你交的税要多很多。在中国,如果你在这个月有收入,就缴税,下个月没有收入了,也不会退税,年底没有,退休也没有,永远都没有退税!

美国的税率是按照家庭来算税的,如果你的收入要养老婆,就按照两个人来算,还有孩子就按几个依赖你的人来算税。这时候,你的税率是非常之低,低至没有的地步!甚至孩子多了的时候国家还补贴钱给你。如果你的老婆有收入,家庭的收入加起来一起算税比分开算税的税率要低一些。中国的税从来都不考虑你的明天和你的小孩,决不考虑家庭因素。中国没有养老,年轻人可能要养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中国把养老这个问题丢给了社会和个人,国家和政府卸掉了全部责任。要求单位负责为个人交养老保险。现在我个人每个月交400多,单位帮我交800多元。你看他们多会卸责任啊?!你交的税没有给你带来任何养老和任何好处。给社会上的企业和单位带来负担。美国交了税后,享受到了该享受的所有好处,上高速公路免费,汽车年费为不到几十美元,考驾驶执照12美元。没有养路费的说法。子女上大学之前免费。美国如果失业,可以拿到每个月大约1000多美元的失业金,这钱足够租房和吃饭费用。在中国现在我个人和单位每个月交了300多元失业保险,如果失业,每个月如果跑断腿,找各种部门和机关,可能可以拿到400元人民币每月。这钱在中国城市里是不够租房和吃饭的。你会发现这个失业保险是非常搞笑的。

买房:中国买房交契税,0.75到2,美国买房退税。

买车:中国缴税,美国退税。

子女上幼儿园:国内大城市大多一万到两万一年,也有便宜的。

子女上初中,高中:国内大城市大多一万到两万一年,也有便宜的。

子女上大学:中国的学费已经可以和英国相提并论了。

炒股票投资失败:中国没有人管,你去跳楼还要抓你去坐牢,美国退税。

缴税记录:美国有,中国收了税也不给你收据,和你的福利不对应。

我们看一下一个私人企业和老板要交多少税:33的企业税,17的增值税,45的个人所得税!

中国有些人太荒唐了,大学生勤工俭学也要缴税!那他一年的总收入是多少?他一年总收入能否养活他自己?

九、中美生活质量大对比

上海,北京等中国的大城市的房子已经是80万到100万的价格了,够工作的人奋斗一辈子,子女的学费,养老,失业等一大堆问题。国家政府和制定政策的人有稳定的收入,从来不知道老百姓的苦楚和生活质量在稳步下降。

我们来算一下一个月收入19000的人的生活质量:他要交养老金和住房金2500元,要交个人所得税3000元,最后到手的是14000元左右。他要连续这样工作七年才能买一个房子。他的这种收入在国内号称是高收入,可不稳定。大城市一个小孩的花费每月要2000多元还不包括读书费用。

老百姓生活质量稳步下降!不堪压力重负!

美国人买的房子都是别墅,中国买别墅的房子一点都不比加州便宜,中国的别墅一个月什么管理费都要一万多呢,而美国呢?

十、生活成本太高就意味着极度的腐败和贪污

美国等国家已经多次减少税收,我们把税收的增加当作政绩来谈。悲哀啊,不考虑民生!中国的每月3500元人民币的税率相当于在美国5万美元年薪的税率,可生活质量差别之巨大!美国5万美元一年已经可以养家了,中国大城市里,3500元/月永远都买不起房子,税一扣,每月交通和房租一交,给父母300,吃饭500,连自己都养不活。

政府又在谈要调整税率,他们可能会对低收入稍微调低,但是他们不会减少总的税率和税收收入!

为老百姓好的东西永远都学不来,为自己好的东西一夜就学来了,还大声高叫:中国所得税比较低的,西方国家的个人所得税才高呢!

我想大声疾呼,请凭事实说话?我是从美国回来的人,我是凭事实在这里说话。另外请到互联网查美国的税率。中国任何调整税率都意味着增加增收税!任何国家,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太高就意味着腐败和极度贪污!大多数的人到这时候都会骂我一句:有本事你去美国或者移民美国,那么我要反问一句:“为什么非要去美国?我们中国人不会向人家学学吗?”
我不知道为何在中国那么多归国人员,不写这篇文章。为了大家,为了老百姓,我早就想写这篇文章。但是我的时间实在有限,同时我也不是税务专家。写的不够详细和深入。希望大家参考。
我始终觉得中美之间的经济差距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教育上的。这种平权的教育,社会只有分工,没有高低贵贱。每一个人自食其力,受到尊重,就算你贵为总统,你也没有高贵到哪儿去,你只不过职业是总统,享受你职业上的待遇,但还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公民。

来自中华网社区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19/80/98/9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