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1年3月22日星期二

如果打利比亚是为了石油

 
 

无情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打利比亚是不是为了石油?我认为不是。但为了把事说清楚,姑且假设打利比亚就是为了石油。这个假设纯粹基于利害,所以推导也会基于利害,不掺杂道义:一切从石油出发。记住了,千万别跟我讲道义!

  先看看利比亚的石油行业情况,下面摘自我以前博文《油价的利比亚因素》

  "利比亚重新成为石油出口大国,是晚近的事情。根据国际能源署报告,利比亚有探明石油储量440亿桶,在非洲国家中最高。卡扎菲1969年上台,对欧美保持敌对。1988年利比亚制造洛克比空难事件,泛美航空103号因炸弹袭击坠毁在苏格兰洛克比,270人死亡。美欧联手制裁利比亚,跨国石油公司被禁投资利比亚石油工业。利比亚石油工业趋于衰败。2003年以后,卡扎菲宣布对洛克比空难负责,向受害者家属支付数十亿美元赔偿,并放弃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利比亚才得以恢复与国际社会接触,重启对石油工业的国际投资。2005年,跨国石油公司重回利比亚。目前利比亚每日出口石油约150万桶,排名前十大石油出口国,但仍未恢复到制裁前出口水平。"

  如果打利比亚是为了石油,那推翻卡扎菲政权后会发生什么?

  国际政治没有实验室,无法做实验。幸而就在中东,在另一个产油大国,已经有先例。美国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伊拉克的石油储量比利比亚更大。同样有很多观察者认为美国发动伊战的真实目的也是石油。在美国的扶持下,伊拉克产生了新政权。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2009年以后,伊拉克重启石油招标,全世界石油公司云集。谁拿到了最大的项目?中石油。欧美能源公司也跟,但不如中石油进取。详情可以看《新世纪》周刊这两篇文章:《中石油伊拉克历险记》《石油铁娘子》

  绝不能说中石油就是捡到了便宜。伊拉克政府不仅开出严苛条件,还改变了招标惯例,由过往的分成变成桶油报酬,石油国家与国际能源公司的合作模式为之一变,国际能源公司获利大幅减少。中石油愿意接受现实,玩这个新游戏,占了一定先机;在认清形势后,其他国际能源公司正在猛跟。游戏变了,所有人还得接着玩。

  美国发动战争不是为了石油吗?为什么伊拉克傀儡政权在石油上还能这么自主?为什么石油开采权还会落到非美国公司手里?

  阴暗的解释:伊拉克现政权不能脱离美国的支持而生存,但这不意味着美国可以彻底控制伊拉克现政权。在石油这个对伊拉克至关重要的议题上,伊拉克政权保住了决策权和控制权。隐含的推论是,石油是伊拉克的最大利益,却不是美国在伊拉克的最大利益;为了换取伊拉克现政权支持美国在伊拉克的更重要利益,美国容许伊拉克行使对本国石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好绕,就算是这样阴暗吧,咦,不是为了石油才打仗吗?

  回到正常解释的轨道: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不在直接控制石油资源本身,更不在美国石油公司去采油,美国航运公司把油运回国,并由美国炼厂炼化,甚至也不在石油价格上。美国的能源安全战略载明在各种能源战略白皮书里:全球能源供给稳定,不受扰乱(disruption)。

  美国能制定这样的能源安全战略,底气使然:不论谁把石油采出来,投放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就有能力以市场价格获得它。这一战略不是出自利他动机,却有利他效果。美国会致力于维持产油国稳定,会维护海运线的畅通。是的,这就是世界警察的本义:提供安全,有正的外部性,非世界警察的其他国家可以搭便车,中国在伊拉克就搭到了便车。这些国家当然有理由担心警察翻脸,但这个游戏也只能跟。如果如许多人所愿望的那样"XX必有一战",海运安全、油气管道安全、油田安全、炼厂安全,都是空中楼阁。

  有了对美国能源安全战略的认知,有了伊拉克先例,如果卡扎菲政权被推翻,新政权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力量支持下上台,会发生什么就很清楚了:

  ——新政权会恢复执行与国际能源公司达成的石油协议,其中当然包括与中国石油公司的协议,不然你以为中国从600万人口的蕞尔小国利比亚一举撤出3万多人是干什么的?时间间隔越短,协议恢复出现变数的机率越小。要是像伊拉克这样等上六年,好多事就可能推倒重来了。

  ——新政权会启动新石油项目招标。我想很可能采取桶油报酬方式。中石油将不出意外地成为最激进的竞标者,有其斩获;中石油能不能重现伊拉克夺标第一的场景,当然还要看其他国际能源公司包括美国能源公司有没有吸取伊拉克招标教训变得同样进取了。

  ——利比亚从2005年以后重启的石油公司再投资会提速,不论谁拿到开发项目,产能都会大幅上升。这对石油供给的紧张状况是一个缓和因素,对石油进口大国中国绝对有利。

  这些可能的好处,都建立在卡扎菲政权垮台的假设上。如果卡扎菲保住政权。国际社会必将经济制裁,利比亚石油投资必受重创。这对在全世界范围内激进寻找油源的中国能源公司不利,对提升石油供给不利,对石油进口大国中国不利。

  如果打利比亚是为了石油,利害关系就是这样清清楚楚。现在,你是不是想讲讲道义?



  补充

  在思享家发了这篇文章后,思享家"七个习惯"有评论,我有回答,对全文是很好的补充。欢迎加入思享家,点这里

  7个习惯: 如果不是为石油,那为什么不打也门,不打巴林,不打叙利亚?为什么不打朝鲜?

  王烁:打什么是为了什么,是分析收益。但分析收益只是一半,还有一半同样重要,是分析成本,为什么打这不打那,在成本分析里找原因吧。房子肯定防辐射,为什么抢盐不抢房子?

  7个习惯: 您帮我分析分析?朝鲜就算有人照着不谈。分析分析也门巴林,杀平民的比例比利比亚高吧。叙利亚够恐怖主义了吧。为啥不打?打这几个鸟国家成本比利比亚高?

  王烁:炸卡扎菲,实在太容易了,人道主义收益重不重要见仁见智,但因为成本低再小也划得过。叙利亚政局根本没动,海湾国家政局动乱沙特不答应,成本都很高。成本收益核算是动态的,在埃及就是这样。话又说回来,不要因为一个国家有现实主义的算计,就置其理想主义的行动于无睹。人道主义无须首尾一致,有点成果就很好,求全责备不必要。

来源:王烁

链接:http://blog.caing.com/article.php?itemid=16497&preview=888



打喷嚏链接: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40877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最新小说)



用手机上喷嚏网:m.dapenti.com        每周精华尽在【喷嚏周刊】       《喷嚏图卦》图片托管于又拍网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代理商披露IBM在华行贿内幕:层层分包“走钱”

 
 

无情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IBM再陷贿赂门。

  美国东部时间3月18日,SEC发布声明称,IBM已经同意就其在2004年到2009年期间以各种形式向中国政府官员行贿的若干案件,与SEC达成和解。

  SEC诉称,IBM全球在中国的两家全资子公司6年间涉及行贿案件至少114起。这两家子公司——IBM(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IBM全球服务(中国)有限公司的两名主要管理者及100多名员工均卷入其中。

  这是IBM进入中国后,再次成为大规模行贿事件的主角。第一次是2006年前后,IBM涉嫌在中国建设银行采购灾备设备磁盘事件中,向原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恩照行贿。

  一名曾在IBM中国做过应用软件代理商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各级中间商是IBM向客户行贿的关键推手。与提供出国旅游和礼品等相比,通过中间商来处理各类回扣相对安全,这也是IT业界B2B业务的行业潜规则。

  人为拉长的销售链

  SEC诉状中所说的114起案件,均发生在2004年-2009年期间,这也正是IBM在中国市场全力开拓B2B业务的时代。

  记者了解到,目前IBM在中国的主要业务,包括大型应用软件销售、咨询服务和其他大型硬件设备销售等。自从将个人电脑业务剥离后,IBM逐渐从传统硬件销售业务转向更有利润的软件和服务领域。

  "除了IBM之外,其实惠普、甲骨文等都在走这条路。"业内人士表示,"而B2B业务涉及到的大型企业客户,尤其是国有企业客户众多。卖得好的软件,都和垄断行业有关。"

  IBM目前在中国的客户,集中在大型国企和其他重点企业,包括政府、银行、保险、电信、钢铁、航空、汽车、石油等关键领域。

  上述前IBM代理商向记者表示,尽管IBM本身和终端客户的关系就很密切,多数情况下都是IBM销售和客户直接沟通具体的单子,但是在名义上,在IBM和终端客户之间,会平白生出很多中间环节。

  这些人为拉长的销售链环节,包括负责压货的各级分销商、负责出货的各级代理商、负责执行的集成商等等。一般大型项目,分销商中可以分成总分销、区域分销、地区分销等若干级别,代理商又可以分成一级代理、二级代理等若干层次。

  "你别看这些中间商不怎么干活,实际上,他们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帮助'走钱'。其实业内不光IBM,很多都是这么操作的。"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他透露,在2005年左右,他曾经参与到某电力公司客户的中间件软件销售项目中去。"100万美元左右的列表价,公司的底价可能就在100万人民币左右,而有权在这个价格区间内,决定最终折扣点数的,就是IBM销售总监或者其他销售人员。"他表示。

  于是,与一般销售回扣手段类似,通过层层分销商和代理商环节的表面"加价",最终给客户的报价中有一部分就是"虚价"。

  "IBM的管理相对严格,所以直接从IBM内部将这部分多余的钱拿出来是不可能的。"他说,"因此,通过这些中间商在自己的账簿做账,就可以直接将现金提出,分到整个销售链条中关键的几个人手里。"

  他告诉记者,这些现金还同时申报个人所得税,成为合法收入。

  该代理商透露,类似这样几十万的小项目,从最初签单到最终关键人物拿到现金,也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关键人物主要是上游销售和终端客户,一般每年每人可以拿到的数目是百万级人民币。"他表示,"中间商也有酬劳,但相比之下九牛一毛。"

  而另一位在IT服务咨询业界的人士则同意这种说法:"IT行业是比较'污'的,和建筑行业一样,层层分包的目的就是'走钱'。而一般每一单业务,能够'走的钱',最多是标的金额的10%。"

  而说起此前IBM被建行张恩照一案拉下马一事,前述代理商表示,这只是某一个中间商环节没有走好的结果。

  当时的判决书显示,IBM通过北京共业科技有限公司、原北京东滕货物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将22.5万美元以"服务费"的名义,汇入香港衡创科技有限公司在香港汇丰银行设立的账户内。

  内部自查

  在此次SEC的诉状中,主要指控IBM在2004年至2009年期间,利用旅行社等设立行贿基金,支付一些中国政府官员的海外旅游和其他旅游费用,此外还提供现金酬劳和不正当礼物等。

  上述在IT服务咨询业界的人士分析说,这种情况并不鲜见,但比起上述中间商环节的手段来说,这种方式获得的金额更小,更不安全。"实际上这两年,包括IBM在内的很多大型服务和软件供应商,已经不怎么采用这样的方式了。"

  他强调,很多情况下,这些海外旅游都是写入所谓培训合同的,关键要看合同条款如何写。他本人曾经在IBM服务过,他表示,就其对IBM的了解,不会单纯提供海外游玩的项目,还是会针对行业性质,组织一些相关的参观访问,这样就很难界定是否行贿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SEC立案调查伊始,IBM就开始内部自查。

  这位IT服务咨询业界人士向记者透露,过去两年,在IBM内部调查期间,牵涉到这数起案子的部分员工,被公司暂时"冷冻处理",一直处于不稳定的工作状态,并且要求他们配合内部调查。

  而据现IBM中国员工透露,每次有关IBM涉及商业贿赂的消息披露,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就会比原来更加严格。"目前公司各种报销和合同审定,审核层比较多,审核力度比以往更严格,可能和公司行贿的事情有关,也可能因为公司正处在成本控制阶段。"她表示。

  由于公司治理比以往严格,因此IBM等大型外企目前也会"沦落"到"搞不定客户"的阶段。"现在越来越多的系统集成商,开始成为总签单方,IBM等也只能做做分包了。"上述IT服务咨询业界人士表示。

  尽管IBM此次与SEC达成和解,但是下一步中国方面是否会有进一步举动,仍然值得关注。

  北京高朋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主任谢向阳对记者分析:"从法律上讲,继续追踪是有可能的。从目前的情况看,如果中国方面想要进一步立案侦查,通常是两种情况,一是通过举报,二是通过其他案件牵扯出来。"

  不过他表示,很多商业贿赂行为,比如IBM涉及到的海外旅游或者"走钱",很难通过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其行贿行为。

  "另外,IBM一家对中国的影响可能不大,因此单独立案的可能性不大。"他表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打喷嚏链接: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40878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最新小说)



用手机上喷嚏网:m.dapenti.com        每周精华尽在【喷嚏周刊】       《喷嚏图卦》图片托管于又拍网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王烁:主权考

 
 

无情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主权也是这样。

主权神圣,起源于近代欧洲,与民族国家(nation-state)兴起同步,数百年来席卷全球。但纵观世界历史,在更长的时间段里,在更辽阔的土地上,占统治性的是普世帝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帝国天下一统,统御序列有子民、附庸和野蛮人之分,但道义上不认可其他竞争性的主权,只认可有待臣服的僭位者。主权惟一,上受天命。干预附庸与化外,只存在能做不能做要做不要做的问题,不存在有无权利合不合法的问题。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中华帝国都是这样:多民族的,也是一统的,无远弗届的。中华帝国梦要到1840年鸦片战争才梦醒,自满清覆灭放弃,易之以强国梦,仁人志士以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已任。

民族国家与主权神圣起源于欧洲,是因为欧洲自罗马崩溃以后久分不合。16世纪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家族雄据中东欧、西班牙,还是罗马天主教保护者。这是欧洲千年来最接近普世帝国的时候。从那时起到一战结束,欧洲历史是哈布斯堡王室衰败、瓦解、消亡及其地缘政治后果的历史,也是与之相对应民族国家成为欧洲最重要政治游戏的历史。

1648年,30年战争结束,法国成为最大赢家,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哈布斯堡王室放弃对德意志诸国的宗主权,民族国家在欧洲正式兴起;继哈布斯堡王室而起有意混一欧陆者,代有其人。18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勃兴,一度席卷欧洲,壮志不成身先死。19世纪后半叶,普鲁士统一德意志诸国;20世纪初年,哈布斯堡王室在东欧势力瓦解及东欧民族独立,成为一战导火索;希特勒德国并吞奥地利,混一所有德语民族,自称第三帝国,然后有二战。

与近东和远东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普世帝国代有兴者不同,所有一统欧洲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欧洲始终不存在超越民族国家的中央权威。民族国家主权神圣,内政自决,国家之间处于永恒的无政府状态,催生基于力量平衡(balance of power)的国际体系,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远因。二战后欧洲启动一体化进程,是在灾难后的自我反思与重新选择:在谈判的基础上寻找欧洲统一之路,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传大尝试。在民族国家的发源地,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各国一点点地让渡主权,一体化之路每一步都极为艰难,终于有了欧盟与欧元。插句题外话,了解这些历史,就知道现在的欧债危机不可能摧垮欧元。欧元是欧洲最重要的政治决定,为挽救欧元欧洲人会不惜代价。

19世纪以后,民族国家、主权神圣在普世帝国传统深厚的近东和远东获得广泛皈依。这与衰败帝国帝国梦醒有关,更与古老民族急需走现代化道路,摆脱被殖民命运,重建国家,富国强兵,去除不平等地位有关。一旦放弃帝国梦,古老帝国的子民便诚意皈依民族国家和主权神圣,并成为其最坚定的捍卫者。

可惜,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往东直至太平洋的这片亚欧大陆旧世界,在西力东渐后应变的长时段中,稳固宪政民主政治出现是例外。日本、韩国、台湾极为特殊:冷战前哨、大敌当前、美国保护。印度我不了解原因,先不说。其他?没了。

阿拉伯世界应对西力东渐,多从一战后奥斯曼士耳其瓦解讲起,英法在阿拉伯世界的势力达到顶峰。与中国一样,救亡与现代化是阿拉伯世界20世纪前半叶的主题。西方势力留下的君主制、纳赛尔主义、泛阿拉伯主义、共产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Ba'ath)、伊斯兰运动百舸争流。在中国也有可资比较的光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变法维新、革命、三民主义、列宁主义,也有义和团。

1950年代以后,进入了"阿拉伯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时期。纳赛尔主义在埃及得政,阿拉伯社会主义(Ba'ath)在叙利亚、伊拉克上台,君主制在约旦延续。阿拉伯世界没有回归一统, 分头进入民族独立和世俗现代化时期。用新式武器和新式练兵法训练出来的军人是阿拉伯世俗现代化的最主要推动力量。这一幕似曾相识,晚清的掘墓人也是新军。

播下龙种,收获跳蚤。阿拉伯世俗政权大多演变成以强人为领袖、以军队和秘密警察为支柱的专制政权。在叙利亚和战前的伊拉克,世俗的专制政权还走向世袭的专制政权。阿拉伯世界各种主义和道路之争,百年来走在暴力加剧的螺旋里,恶与恶相互激发,最暴力者胜出。

就算是普世帝国古老时代,君权受命于天,视天下为君主私产,也承认驱除独夫,吊民伐罪的合法性。更何况主权神圣概念发源于欧洲,历经数百年演化,早已摒弃朕即国家的专制内涵,主权在民深入人心。一个国家有没有条件从当前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获得启发,还可说是见仁见智;但主权归属人民而不是特定政权更不是特定统治者,不会有任何疑问。主权神圣,但不能为暴政劫持。孟子说,闻诛一夫,未闻弑君。

民族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有条件地向国际组织让渡主权范围内的权力,正是世界潮流。中国早已积极加入这一潮流: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加入WTO,与其他成员国一样,同意将双边贸易纠纷付诸这一多边机制并服从其裁决。最悲观的现实主义政治学认为国家间的无政府状态将永续,自由主义政治学则乐观地认为共有的价值观、规则、机构已经存在并将继续扩展。我愿意站在乐观一边。

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打喷嚏链接: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40887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最新小说)



用手机上喷嚏网:m.dapenti.com        每周精华尽在【喷嚏周刊】       《喷嚏图卦》图片托管于又拍网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