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0年12月28日星期二

推特半月“三有”语录58条(31)

推特半月“三有”语录58条(31): "

冉按:从12月2日至今天,30期至31期推特语录,已远超半月。但其间我在医院住院十天之久,很少上推,也很少上网看东西,倒读了七八本书。这期间的推特语录,其核心依旧是围绕着刘晓波获诺奖,各方面的博弈,特别是中共的丑恶表演。中国官方在刘晓波获诺奖上的丑恶表演,的确做得满世界皆知,自然成为诺奖109年历史上丑恶之冠。很多人看到官方如此歇斯底里的打压异见人士,阻制与刘晓波获诺奖有关的诸多事宜,心里面愤怒,比较悲观,我倒是有点乐观。我的观点与本期推特语录中张健兄的一推相近,我知道官方在打压异见人士方面,不乏邪恶的“创造性”,我倒是要它们的创造力有多强旺!这也算是此生增长见识罢!2010年12月25日11:41分于成都

1:川航有个航班是8964,有朋友老坐,是成都飞上海、杭州等地,有推友坐过么?有不少汽车号码应该也有8964,将各种8964拍下来,可以做个行为艺术。让更多的人有追寻真相的机会和欲望

2:维基解密说西班牙一名资深检察官告诉美国驻马德里使馆,俄国、白俄罗斯和车臣实际上几乎已经变成“黑帮国度”、“官匪难分”。其实这维基解密也不咋地,怎么把黑帮老大中国政府给搞忘了呢?

3:法新社:中國外交部表示,由於挪威的諾貝爾委員會頒發和平獎給劉曉波,中國將難以與挪威維持友好關係。/TMD,缺了张屠夫,挪威人吃不着猪肉了;缺了中国,地球在挪威那里没法转了。

4:政府越无耻,百姓越感动http://is.gd/i75MZ这是我五年前所写的批评央视的“感动中国”的文章,关于这件事,自以为至今没有人能达到我这样的批评高度。

5:今日博文《苍天有泪如连海》http://is.gd/i7coY官方对越连海的打压并没有结束,所谓保外就医,是一种切断外界联系的软禁。这就像对陈光诚的惩处一样,让外界对他们的声援彻底找不着持续发声的着力点,最终因社会再起之事而转移视线。

6:浙江省公安机关重点人员动态管控工作规范 (试行)http://is.gd/i7Jol分为总则、常规管控、临时布控、管控要求、职责分工、监督考核六章上百条,欢迎大家将这样的内容多多转载,以作为官方疯狂管控社会的样本

7:公安机关重点管控人员七类:涉恐、涉稳、涉毒、在逃、重大刑事犯前科、肇事废祸精神病人、重点上访人员。涉稳人员,分为国保重点人员,'法轮功'及其他邪教组织重点人员,疆独、藏独、台独重点人员,涉日重点人员,各类'维权'利益群体重点人员等

8:北京市公安局网监处原处长于冰供认,相当一部份病毒是杀毒软件公司自己制造病毒自己杀。/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共产党就是自己制造敌人自己杀,若不制造敌人,独裁者怎么管控社会?杀毒软件捆绑消费者的银子和独裁者锁住民众的自由,用的是同一方法

9:金波《刘晓波效应在台湾》:民間對大陸社會的認知導向全面而正確的方向,中共所宣傳的「偉大成就」在台灣民眾心目中迅速貶值。原本,民眾接觸到的媒體消息,多是中國又造了什麼大廈又修了什麼鐵路,現在大家在問「為什麼要關劉曉波?!」。

10:据德新社报道,在每年一度的在华采访许可延长程序中,中国当局首次要求记者本人前往外交部进行个别谈话。中方人员在谈话中警告外国记者不要越过“红线”,不要对刘晓波作过多报道,或者不要在报道中扮演“领头角色”。

11:pangjiaoming 今天一位媒体人说,河北大学“我爸是李刚”案为什么真理部会下禁令?不是河北方面有多大能耐,此前,河北方面也希望真理部对媒体封口但未果,下禁令的真正原因,是艾神 @aiww 介入了这一事件。河北方面紧急报告,艾未未来了!

12:刘晓波因官方一系列的强烈打压而获得诺奖,这次官方对诺奖的连锁反应(打压),太符合屁民的期待了。一来展现他们的颟顸愚蠢,且看他们有多愚蠢;二来看他们将自己的坟墓掘得有多漂亮华丽,真有厚葬之风啊

13:今日博文为《恶魔是如何统治国家的》http://is.gd/ia6mq这是读了爱德华.拉津斯基的《斯大林传》的一篇书评。我认为有识之士应该把希特勒、斯大林、毛泽东的害人经历,深入地挖掘出来,以便将来减少此种灾难的发生

14:俄罗斯总统人权事务委员会领导人费多托夫:我们正在研究几个议题,包括解密苏联共产党政治迫害档案;提高前苏共政治迫害幸存者的抚恤金;建立苏共政治迫害的博物馆和纪念碑;针对共产党极权制度的犯罪行为进行法律审判等等。

15:wanghaoxuan 任何专制的国家的教育目的都是在极力降低国民的心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6:程映虹:西安事变一直在中共官方历史上有重要地位,被说成是当时民心所向的标志。但是中共官方宣传一直故意忽略一个重要史实:很多积极策划和实行兵变的东北军军官后来都当了汉奸。这些汉奸先是在日本人和汪伪那里做官,后来又在“新中国”安享荣华富贵。

17:程映虹:共产党说它(西安事变)是爱国的,国民党说它是祸国的。究竟谁说的有理,外人和后人只要看一看这起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后来的言行就知道了。一个政治事件中的主要人物都成了汉奸,它所策动的那个事件难道可能是爱国的吗?

18:程映虹:他们所策动的西安事变,符合日本帝国主义的利益,因为事件的后果是中国名义上抗日了,但日本人从来不用担心一个政治统一上下齐心的中国,有人在那里合法地拆国民政府的台,起到了日伪军起不到的作用。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日本人和汪伪都慷慨地收留了这些“爱国者”,按功领赏嘛

19:今日博文为每周一推(65):程映虹《“爱国”的真义—西安事变的“英雄”都成了汉奸说明了什么》http://is.gd/idEab里面有多名汉奸在“新中国”生活得很好,请大家围观并多多转载

20:哈维尔和图图星期日在英国《观察家报》撰文认为:国际社会监督中国的人权状况并不是干涉中国的内政,因为这完全符合中国在尊重每个人的权利与尊严方面所作的法律承诺。

21:课众子文:(晋)顾荣《与杨彦明书》:吾为齐王主簿,恒虑祸及。见刀与绳,每欲自杀,但人不知耳

22:自2008年1月以来,德国的电信企业必须将客户的信息存储6个月,2010年3月2日,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判决,这种所谓的预防性存储信息是违反宪法的。

23:我虽然觉得民众需要一个民选的政府,但我认为哪怕民选的政府,都是一个不得不要的坏东西,因此我对维基解密的出现衷心欢迎。维基解密让民主自由国家更加改善,而要独裁国家的命,这就是中共为什么率先封锁它的原因

24:有人说为什么你不跟五毛辩论?也不rt他们的言论?我说不管他是五毛,还是国保,都不适合与他们辩论是非,因为不当利益障碍了他们的一切。我从不就针对我的不当指责作辩论,那是因为在我眼中,他们没那么重要

25:虽然西方国家和中国网民认为互联网是不可控的,但维基解密透露中共自认为互联网是可控的。技术上能否能否做到完全控制互联网,暂且不说,就中国经济军阀横行的局面来看,互联网要完全控制是不可能的。如能一锤定音,永久封死,那么GFW团队还有什么饭吃?

26:今天全家出去小酌,消费完毕,商家云费用几何。我便放大声音说请把尾数去掉,我不要你的发票,我们都应该学会尽量不交税,因为我们没有权利且不知税是如何用的。虽然四邻侧目,余不顾也。这是不是也叫普及常识呢?

27:许成钢:对经济改革相对成功的中国来说,前苏东集团国家转轨带来的最重要的经验教训是民主自由对社会稳定的决定性价值。没有民主自由,经济发展自身不能保障社会稳定。在转轨前夕,所有苏东集团国家(除了阿尔巴尼亚与罗马尼亚)的人均GDP绝对水平都大大超过当今中国。

28:雷人网事:主持人:什么茶不能喝?答:警察。主持人:加十分,在我国警察是有毒的,不能喝。主持人:一个人成年后是相信哈利波特还是相信圣诞老人比较愚蠢?答:我觉得相信二者都不算愚蠢,相信政府才算愚蠢。http://is.gd/igvvk

29:苹果日报12月6日报道,诺贝尔委员会秘书长伦德斯塔说,近日收到奥斯陆华人来电,称中国驻挪威使馆鼓励他们示威,抗议诺贝尔和平奖颁给刘晓波。伦氏对此表示在诺奖109年历史上前所未有

30:最近民意支持率:奥巴马43%、菅直人25%、萨科奇27%、默克尔34%、马英九38%、普京77%、中国政府93%。俄罗斯只有一家反对派报纸,中国则没有。而朝鲜政府的支持率则由120%急剧升到180%,当然这是《洋葱》的恶搞。

31:腾讯创始人、首席行政官陈一丹接受《公益时报》采访说:绝不赚损害用户利益的钱。难道大量因为使用QQ,而被公安喝茶和逮捕,不是你的用户吗?你撒谎的质量能否高一点,难道中国不少商人都是外交部毕业出来的吗?

32: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致08届毕业生:你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你们既想活得有意义,又想活得成功;你们知道你们所受的教育,让你们不只是为自己的舒适和满足而活,而是要让周围的世界因此而改变。现在,到了你们想办法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了。

3 3:梁京:现代社会赋予政府的官僚机构巨大的权力,如何监督政府权力成为一大难题。在国家利益和国家机密的借口之下,无论是专制政府的官僚还是民主政府的官僚,都可以利用保密制度带来的高度信息不对称,掩盖自己以权谋私的行为甚至是叛国行为。

34:王怡:洪堡对国家的看法,是古典自由主义的,也是基督教的。前者的意思是,人的最终目的是与国家无关的。换言之,国家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后者的意思是,国家必须是一个世俗国家。国家本身不能成为一种宗教,或信仰的对象。

35:昨日共和黨眾議員沃爾夫說:中國禁止劉曉波出席周五在挪威舉行的頒獎禮,猶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希特勒政權。沃尔夫和其他议员呼籲立即釋放劉曉波,他說:「中國應該感到羞愧和尷尬,中國猶如納粹德國、蘇聯和緬甸。」

36:天朝说诺贝尔和平奖颁给刘晓波,是对中国司法独立的干涉。那么在贵党出了《孔老二罪恶的一生》后,却来个“孔子和平奖”,你是在自煽耳光还是干涉贵党的光辉历史呢?

37:BBC: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对其国内反对派媒体把刘晓波得奖与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得到和平奖相比。查韦斯说:“中国及其主权、独立和伟大万岁。”

38:在2018年世界杯投票前,BBC曝光了国际足联高官涉嫌受贿。申办国之一英格兰在投票首轮就被淘汰。对此伦敦市长却骄傲地说:“在我们的国家,拥有自由的媒体,我认为这是联合王国之所以伟大的原因之一。这是一件好事,人们应该对此表示尊敬。”

39:CCAV:通过对100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进行的问卷调查,记者发现,73%被调查者认为当前中国的通胀情况比较严重;有15%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胀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也有 12%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当前的通胀情况还不严重。

40:美国《外交政策》:如果中国驻奥斯陆大使馆按照现行的计划组织中国学生去仪式举办地外面站台进行反对示威,北京可能会让自己陷入更为尴尬的境地。中国公民实践一项在祖国被政府剥夺却在挪威正当行驶的权利本身是一种反讽,新闻记者和观察人士将不会错过这一具有讽刺意味的事。

41:路透社:联合国人权专员皮莱12月9日再次呼吁释放刘晓波及妻子,以及其他被软禁或拘禁的良心犯。近几周内,中国至少有20名民主活动人士遭逮捕,超过120人被软禁或者被强制“旅游”

42:Jianzhang1984 当局在颁奖前夕大规模的绑架公民,应该i就是传闻的“震慑行动”。这说明当局和反对力量已进入“大战三百合”的阶段。暴力的大规模实际使用说明暴力的威慑力已经开始丧失。中国一切政治反对派应该有理由因此表示乐观:继意识形态和经济增长之后,当局的第三根也是最后一根合法性支柱也开始崩溃了。

43:苹果日报:北京各区公安局更要求全市餐厅、酒吧,(12月10日)不得接受六人以上的订位,防止有人聚会庆祝刘晓波获奖。/独裁的中国特别是北京今晚很HIGH吧

44:日民意调查八成人对华(其实应为对共)没有亲近感,并通过涉钓鱼岛条例,军方利益集团和爱国贼们赶快冲啊

45:24hour 毛当年在延安整风自相残杀,竟然有了杀人基地:横山县石窑沟。据当地百姓讲杀人数千计。此事已列入本人农村考察项目之一。但有成果即来汇报。

46:僧多粥少的国家助学金增长百分之五十,这不是政府诚意对教育的投入和学生的关爱,而是维稳经费的一部分,是一种潜在的投入性收买

47:程映虹:1958年毛泽东利用苏伊士运河危机炮击金门…毛泽东暗地里给彭德怀下了死命令:只许对海峡对岸的同胞狂轰滥炸,绝对不许伤到美国护航舰队的一根皮毛。换一个人下这样的命令,恐怕要被今天愤青的口水给活活淹死。

48:出了院来,偶尔看新闻,得知官商勾结的房地产市场中的强拆、血拆之外又添了新兄弟——误拆,实在可喜可贺,恭喜中国强势集团的反人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49:秦晖论证凡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朋友(美国、泰国),便是中共着意妖魔化的敌人,反之亦然(俄罗斯和红色高棉)。对此流沙河先生在抗战胜利60周年时亦有申说。http://is.gd/jcu5Z

50:曹长青:共产党是只狼,……中国知识份子总是要寻找善良的狼、好的狼、改革的狼、温和的狼,结果不断地被狼吃掉,有些成为狼的一部分,虽然可能不是主观上,最後中国还是被狼统治。

51:麦燕庭:在中国政府肆意打击异见学者刘晓波及其家人朋友到挪威领取诺贝尔和平奖后,大学的民意调查计划发现,港人自称为”中国人“的比率较半年前大跌七个百分点,只有21%,而对”中国人“身分的认同感,也低于九七年香港回归时。

52:央行近日在全国50个城市对2万户城镇储户的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降至13.8%,创1999年第4季度以来的新低。73.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比上个季度上升15.6%。

53:美国哈德逊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员约翰·李12月20日《华尔街日报》撰文:“尽管中国跟其他国家有三十年的经济交往接触,但北京做出的反映显示,中国共产党依然是一个在内心深处心虚胆怯、甚至是草木皆兵的政权。”

54:约翰·李:说到刘晓波,这位中国的异议人士,或是北京所说的‘犯罪分子’,并不是西方阴谋的产物。他是中国公民,除了一年之外终生在中国居住。而刘所主张的政治改革,以宪法制约政府权力,以及《08宪章》所提倡的其他的政治和社会自由也跟过去二十多年来北京向西方所许诺的东西没有多少区别。

55:美国之音:一名联合国食品调查员奥利维埃·德舒特星期四说,他已经和中国当局官员就赵连海一案进行过交谈。赵连海组织抗议活动,要求对毒奶粉患病儿童的几千名家长进行赔偿。…这种迫害会阻碍人们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仗义执言。

56:12月23号,联合国《保护所有人免遭强迫失踪公约》正式生效。公约确立“强迫失踪”是一种极端严重的“危害人类罪”。21个国家已批准加入,66个待批准,但中国拒绝参加。

57:国新办23日发表《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白皮书说,从2000至2009年,中国已免除35个非洲国家312笔债务,总计189.6亿元人民币/通过免除这些独裁国家的债务,共同杯葛对中国的人权提案,这就是中共的洋人维稳战略

58:佚名:所谓垄断部门,就是权力失控的产物,其行事逻辑和失控的政治权力一样。失控的政治权力要撞到它自己逾越不了的障碍才刹车,垄断利益集团也只有膨胀到“人性的边界”才放手

每周一推(66):吴国光:中共体制内政改已死

每周一推(66):吴国光:中共体制内政改已死: "

冉按:这是我在网络上多处看到的一个帖子,只是我至今仍没查到是出自于谁对吴国光先生的访问。以我对吴国光先生观点和文章的了解,这个访问应该是真实的,其中的观点也与吴国光先生对中国现实的看法一脉相承,因此我在不知道原始出处的情况下,也决定转载此访谈。我在文章后面附录了我转载此文时的网址,同时大家也可以用这样的标题进行网搜,自己做福尔摩斯,从中探出访问的原始出处。

我赞同吴国光先生的见解和分析,我也不同意这个体制内还有谁有能力来推进一场政治体制改革。我理解一些知识分子同仁们对体制内进行政改呼吁的愿望,但愿望不是事实,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可以这样说,在邓小平以后,没有谁有进行政改的担当,也不存在一个君临天下的强力。谁都害怕这个糟糕的体制在自己手上出机器,因为他们都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谁也不干净,他们担心的一旦政改不顺,就会危及到自身的安全。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任何人有这样的担当。集体领导下的政改不会有寸进,倒是在向左的方面退步的时候,大家会来疯狂地表演自己是红色政权的接班人,集体领导的九常委会充分地表现一个比一个左,所以继续倒退的概率相当大。

再者,多年以来海内外一些个人和报章杂志,在分析中共高层政权时,特别喜欢八卦式的言说中共高层如何分裂和内斗,其实正是这种思维延续了改革派和保守派斗争的模式。其实八九以后,这种模式已然死亡,但大家分析问题的视角却没有丝毫的改变,从而延续不少人期盼在体制内进行政改的奢望。这种奢望,倒是配合了官方苟延残喘的执政理念,当社会出现危险,便有人(如温家宝)被授意出来喊几句政改的空口号,以舒缓民意,进一步吊足民众的胃口,以便缓解诸种矛盾。吊诡的是,温家宝的政改均在刘晓波获奖前两个月密集出现,倘若再加上外交部的威胁斡旋,谁又能说温关于政改的言论,不是整体阻止刘晓波获诺奖战略的一部分呢?或许从中共所掌握的情报来看,刘获诺情势已定,温就再也不对政改发表任何言论了,下一次要到何时才发表关于政改言论的表演,自然大家可以进一步观察。

吴国光对中共整体维稳认识的深透程度,远超许多在国内深受维稳之害的人。中共维稳是一种整体维稳,是一种中央极权式的运作模式。公安部的情报中心以及各地公安局的联网,在有互联网后,会更加方便快捷。基层芝麻小官所出的丑事,也可能会出现中共高层出面封锁的情况,除了吴国光所说的他们有共通利益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也来自网络。在瓮安、邓玉娇、石首等诸多地方事件发展成全国性的大事件后,我早就说过,网络的存在使任何轰动性的地方事件均变成全国性事件,地方政府的不作为也变成了中央政府的不作为(因为中央政府不可能不知道,像原来信息不发达的时代推卸责任犹有可说,也可以藉此将民众训练成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维,从而使中央政府“岿然不动”,但如今这样的盘算却不灵了)。正是因为如此,除了制度腐败的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官官相护外(吴国光说的基层官员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保护伞,甚至可以通向中共高层,即是此意),也有信息的相对自由流通,把中共高层和基层更为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也同意吴国光先生的观点,中共体制内政改已死。

临末必须说明一下,此文许多网站转载时名之曰《前赵紫阳智囊:中南海殊死抵抗》,我认为有一点标题党的嫌疑。因此我据吴国光先生所谈内容,拟了个比较中性的标题《中共体制内政改已死》,特此告知诸位。由于没有征得吴国光先生的同意,特请吴先生鉴谅。2010年12月25日10:51分于成都

吴国光:中共体制内政改已死

主持人:体制内转型还有希望吗?

吴国光:我认为,希望很渺茫。

过去也是做体制内改革的,那么为什么现在这样看呢?我感觉,1989年这个事情使得中国整个政治生态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都是不利于体制内再次出现转型这种可能的。

第一个大变化就是,在文革结束以后一直到1989年,中国社会中精英和大众之间有一个共识,就是改革。当时从邓小平这样共产党的体制的创造者之一到一般的农民,他们所想的事情差得不是太大,想做的事情差别不是很大。一直到1989年,围绕政治改革这个事情,这个共识破裂了。精英要的是稳定,大众要的是政治改革。从1989年一直到现在,共识破裂这个状况不仅没有改变,只能说是更加深了。现在,凡是和现体制有密切利益联系的人基本上不希望有什么大的变化发生,就按照现在的制度搞下去。就像张五常讲的,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好的制度,他们就是这么一个评价,那么一般的大众就感觉到状况非常的差。这么一个社会高度分裂的情况下,体制内转型就是精英推动的转型嘛,很难想象体制内的精英还愿意从内部再去推动这种变革。这是第一个,从精英和大众有没有共识这个角度来讲。

第二个是关乎现实的利益。现在中国的贫富分化非常大,这意味着,如果进行下一步体制内政治上的转型的话,现有的贫富分化要被政治变革所改变。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民主是一个制约贫富分化的制度。不能说民主制度下就没有贫富分化,也有很富和很贫的人。但是,相对说来,穷人总是多数。富人的影响力是金钱,穷人的影响力就是选票;选票可以影响金钱,金钱也可以影响选票,这个关系就非常复杂了。简单地说,穷人他可以用选票作为武器来制约富人金钱的力量,所以民主一般来讲是有利于穷人的倾向。那么,在贫富分化非常大的背景下,民主化就意味着富人将失去更多的利益。关于第三波民主化各种各样的学术研究当中,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就是说,在贫富分化比较大的背景下,民主化就很难进行,因为精英的利益在这里面太大了,如果一旦民主化他失去的东西就太多了。

如果我们看1989年那时候,中国掌握权力的人不像今天这么富有,不像今天什么都有,和老百姓之间的贫富分化还没有那么大,但是,他为了维护既得的权力都不惜动用坦克。那么,今天就不仅是维护既得权力了,而且要维护既得的金钱等非常大的物质既得利益。一个小小的科长就可能有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亿的资源控制在他的手里。而且,现在这个资源基本上私有化了。如果你是一个掌权的人,那你家里发了财,你可以子子孙孙传下去,还不像1989年以前,就算是共产党的高官,你的儿子也可能做官但是不可能一定来继承你的东西,就像毛泽东的儿子不一定再能成为中国的第一把手。这种贫富分化不仅是从物质上来说悬殊很大,而且富的那一面私有利益已经非常非常大,并且是可以代代继承的财富,现在要民主化就得给他搞掉,他是殊死地抵抗,更不能想象他还会去主动地推动转型。现在是,民间的压力上来了让他转型,他都比前要更坚决地抵抗。这个其实是国际社会已经看到了的经验。

还有一个使体制内转型的可能性大大减少的原因就是,如果观察现在的中央领导人和地方领导人的关系—— 比如说“我爸是李刚”,你说一个小小的李刚,一个副科级的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会出来维护他,整个河北省也会出来维护他,整个政权基本上都是在维护他的。那么,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副科长可以直接通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呢?我在网上看到,有说他的岳父是什么什么人,我们不知道这是真的假的,就算是真的,那么一个副省长又怎么样呢?老毛那时候,说杀一个天津市的市长就杀了,他杀了刘青山、张子善,当时相当于天津市长的天津地委书记和副书记。这是老毛从共产党也好、政权也好的总体利益出发,杀了这两个人。我看到最近网上还有帖子说老毛杀了两个人换得20年不腐败之类的。不管这个“不腐败”是真的假的,总而言之老毛从政权的总体利益出发考虑,可以牺牲政权内部个别人的利益。这个在我们政治学里叫做state autonomy,叫做国家政权的自主性。就是说,这个国家政权虽然是某一个阶级掌握,比如说富有阶级、精英阶层在掌握,但是如果整个国家政权完全只考虑富人的利益,那就是和穷人完全站到对立面,这个国家政权不会稳定的。如果这个掌权者聪明的话,就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能够反过来对支持你的精英阶层制约他的为非作歹,不要太过分。

我觉得,现政权在1989之后它的这种autonomy,它的自主性、独立性大大地减弱了。你很难想象,在毛、邓的时代,毛泽东和保定的一个科长之间有任何联系,不可能的。老毛就是上帝,你根本就看不见他,你怎么可能和他有任何联系呢?现在这种联系是千丝万缕,因为现在89以后的这些领导人,他们昨天、前天都是和现在这些地方官员一样的人,他们都是凡人上来的,不像老毛、周恩来,他们在成为中国的领导人以前已经是很多年的中国共产党里的高层人物,这些人一旦进入北京他们和下面干部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少的,没有这种人际关系网。而现在这种人际关系网,是从中南海,不说到乡镇,至少到市县,已经织成了一个严密的关系网。每一个县委书记、市长都能通过拐几个弯最后在中南海找到支持他的人。这样的话,就很难想象高层领导为了整个国家的利益,哪怕是为了他们自己政权的利益、整个党的利益,来牺牲一些个别干部的利益,很难做到。你现在说,你要不改革的话,将来就会发生大乱子,就会发生革命,就会把你的政权推翻,那么他即使认识到这一点,他也做不了了,因为他的手脚完全被下边束缚住。

还有一个,就是说,你现在这么吓唬他他也不信了。我过去老讲,你不搞政治改革就会出乱子。那么他们现在肯定想,你吴国光讲的肯定是胡说八道,我 87 年搞了政治改革马上就出了乱子,就出了1989年,我89年以后到现在20年不搞政治改革什么乱子都没有,我现在有钱有势有武器有国际支持,出了乱子我就镇压,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的历史经验也使得他们相信不要再搞什么体制内转型了,就这样就挺好的。所以我从这些角度来看体制内转型的希望是非常小了。

前赵紫阳智囊:中南海在做殊死抵抗: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455451&id=1030247

新书 不分东西 第一章 偏见是怎样来的?

作者:闾丘露薇 | 评论(0) | 标签:不分东西, 闾丘露薇,

01. 偏见是怎样来的?

2009 年11 月,就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期间,一名常驻北京的美国记者,在Twitter 上面用“fake white house reporter”,也就是“冒牌白宫记者”的用户名进行了实时的报道。当然,从这个标签就可以看出,这是用来和那些可能从来没有来过中国、坐在空军一号后面、记者专机里的真白宫记者们开的玩笑。

这个假白宫记者的报告在Twitter 上面非常受欢迎,了解中国的老外们看后会心一笑,而对于不了解中国的老外们来说,这样的报道角度非常有趣—这种角度肯定不会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上面,即便是真白宫记者真的有这样的感触,但在新闻报道中也是看不到他们的个人感受的。

以下内容便是摘自这位“冒牌白宫记者”的Tweet。我在他的每条Tweet 后面,写下自己看完之后的直接感受,其实是想尝试分辨一下,也思考一下,到底他是在嘲笑同行对中国的无知,还是想透过这种玩笑的方式,让我们看到,因为了解程度不一,对一个记者的报道以及他的观感会产生多大的差别。

“冒牌白宫记者”的真实报道

北京现在有星巴克和奢侈品商店了。

在很多美国人的印象当中,中国甚至可能还停留在留长辫子的阶段,这不是开玩笑。贾樟柯就告诉过我,一次他在国外遇到一个外国人,对方说之所以来看他的电影,是为了看看中国人的辫子。而这名外国观众说这话的原因,到底是外国人对中国缺乏足够的信息,还是因为这个遥远国度自身拥有的神秘感?

兰博基尼豪华轿车店门前有人骑着自行车运煤,北京对比好强烈!

这完全是视觉冲击,一个让美国人看不懂的中国。因为即便在标志贫富差距的基尼指数排在全球第一位的美国,看到街头有流浪汉也不会让对方感到惊讶,但是看到人们依然使用相对比较原始的生活工具,则会让对方无法想象。

我们的采访车一动也不动,我想是不是中国政府在试图钳制我们的新闻自由!

这是初来乍到的西方媒体记者非常自然的反应。他们已经对这个国家有了一种固有的印象,即便是潜意识的,但在遇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时,就会反映出来。当然,更主要的是他们不了解北京,不知道北京的塞车之苦,而对于那些常驻北京的外国记者们来说,采访车一动不动,一定已经习以为常。

采访车现在开向奥( 巴马)- 胡( 锦涛) 记者发布会现场。我迫不及待地从这边的车窗看真实的北京。

幼稚?天真?

不确定能否在人民大会堂里面发推(Twitter),听说在这些地方会有一个大防火墙。

算得上一个专业记者,能够想到用自己的实践来确认传言是否真实。

年轻人抛弃红卫兵制服,穿上了牛仔服,喝上了可口可乐(在主要大城市已有售)。

看得出来,这名冒牌白宫记者看了不少关于中国的书籍,不过都是那些描写关于中国“文革”历史时期的书籍,不过也不能怪他。2007 年我在哈佛大学学习的时候,曾在学校的校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批评哈佛关于中国的研究重地:东亚研究中心,更多的是停留在对过去中国的研究,远远比不上商学院的那些教授,他们从经济的角度,反而让大家看到了今天的中国。

他们宣布记者发布会“没有问答单元”。他们没听说过“宪法第一修正案”吗?

很典型的价值冲突。对于美国记者来说,提问的自由是获得美国宪法保障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剥夺。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何在关于奥巴马访问中国的报道当中,没有一场提问的联合记者会在美国媒体上占据非常重要的篇幅。在我看来,这并不是故意的妖魔化,而是因为人们价值观的不同;而在美国媒体看来,奥巴马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坚持,是一种不称职的妥协。

左将军炸鸡在哪里?自从蒙代尔选战(1984 年)以来,我就没这么饿过了!

美国人对于中国菜的认识有限,尽管在美国有数不清的中国餐厅,但是食物却总是只集中在几个品种上,比如芙蓉蛋、宫保鸡丁、咕咾肉等。加上这些中餐馆的味道水平落差很大,其实很难说这些喜欢中国菜的美国人,到底是不是懂得中国菜。这也让那些真正享受过了中国地道美食的美国人很是觉得骄傲,因为他们吃过的才算是真正的Chinese food。

我们等待的时候,人民大会堂肃静下来。我感觉到自我重要(self-importance)的味道,哦不,我是说历史的味道。

感觉到作为记者的那种使命感。美国记者里面,自由派占了绝大多数,相对于保守派来说,他们更追求政治正确和道德高地。

希拉里坐在前排中间位置。拜托,她总是坐到那个位置。

他们来了。我的记录历史(我意思是说报道历史)的工作开始了。

胡锦涛说会谈是“真诚”和“富有成效”的,哇喔!

胡锦涛说美中关系具有“广泛共同利益”。他真的,真的很有主席视野。

胡锦涛说他同意“建立伙伴关系”,促进“世界和平”和“繁荣”。我发现我自己被迷住和说服了。

胡锦涛的头发为什么黑得这么完美?太厉害了!

胡锦涛说:“我们两国需要反对和拒绝保护主义。”不懂,我们不是需要更多保护,避免恐怖攻击吗?

胡锦涛说需要通过对话来解决伊朗核问题。这个人喜欢对话。

奥巴马开始讲话了。(打了哈欠)什么时候我们能返回宾馆,拿到讲话脚本?

奥巴马仔细重复“正面的、合作性的以及全面的”这些词语。好礼貌的客人。

中文翻译听上去比较长。他们肯定背着我们加了不少东西。

奥巴马还在说。我听到很多人说起的那些国庆阅兵女兵们在哪里?

显然他们在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要让我们的环境记者去处理那些部分。

奥说我们在伊朗(问题上)必须显示和平意图方面“达成一致”。听上去他真的把胡锦涛迷住了。

奥说了一些关于人权的无聊东西。

奥说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很高兴他没有在我们离开这里之前发动一场战争。

胡锦涛和奥巴马握手、微笑,然后走开。我没能和他们说上话,浪费我的时间。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段,因为从中可以猜出,所有这些文字,都不会变成新闻的头条,因为新闻,原本应该存在于记者提问的部分。对于预先准备好的讲话,记者们是没有任何兴趣的。而之所以这样,不是他们对中国存有偏见,而是西方新闻的规律:媒体不仅仅是记录者,更是监督者;是看门狗,而不是宣传员。而且,美国媒体对于自己的总统,要比对待别国的领导人更加苛刻,因为说实话,在美国媒体人看来,只要不是涉及自己受众的利益的,其他的人都是不相干的。

去吃午饭了。迫不及待地要吃真正的“炒杂碎”!

紫禁城很不错,但如果有个星巴克在附近就更好了。

看得出来,这是这位冒牌白宫记者在嘲笑真白宫记者—他们不知道关于故宫和星巴克之间曾经发生的一场风波,因此也就对中国社会存在的民族主义不会有任何的感触。

我不在国宴的报道组,因此我没办法确认胡锦涛是否会用刀叉勺。

在大董烤鸭店吃了北京(Beijing,正确拼法)烤鸭,我的中国主人说店名的意思是“大的董”。

中国人民真友好!刚刚在紫禁城和接待我的艺术学生喝了茶。马上要去买点艺术品。

刚刚电话采访了一个中国问题专家,他向我解释了“关系”这个词,太棒了!

专家说,“关系”是无法翻译的中文词,这种东西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不存在。

在和总统去机场的路上。不明白为什么每个人都在抱怨这里的交通,问题是我只看到了空荡的道路!

另外,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说长城阻挡了互联网。

也别和我提什么污染。天空在这里比在度假胜地汉普顿斯还要清洁!再见北京!

看来这是在说明一个问题:不要说中国,单单是北京,也不是靠自己的眼睛便能在一两天时间里了解全面的,在好像游客一样的真白宫记者眼中,和常驻北京的外国记者眼中,中国或者北京,两者看到的当然也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这一组虚拟冒牌白宫记者的报道,更多的是拿自己的同行开玩笑,但是在这些貌似搞笑的话语中,却能够让人看到,中国在很多外国人眼中,其实和我们自己心目中的形象有着太大的差别。而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当亲身来到中国的时候,因为价值观的不同,产生的不单单是文化上的冲击,更多的是观念上的冲击。这一切,会让别人误读中国,也会让中国误读别人。

中南海的鸟和世博会的啤酒

不过看完这位冒牌白宫记者的玩笑之后,我们来看一名真记者在她的报道以外的个人化文字,这是一个新的现象。自从有了博客以及微博之后,记者们的报道,已经不再局限于可以登上报纸,或者在电视屏幕上出现,这些运用社交媒体所展现的文字,这当然会增加更多个人的主观意识和评论,也就是说,更像是一个人的日记。但正是这种个人化的记录,往往能够让我们从这些不可能成为传统意义的新闻细节里,感觉到更多的东西。

这名记者在Twitter 上的身份是“德国之声”,她在2010 年5 月份跟随德国总统克勒访问了北京,并有机会进了中南海:

—我们正在前往中南海的途中。我、《明镜周刊》的记者,还有德新社的一个记者正在穿越北京的街道。我们三个获准进入一般情况下很难进去的中国政府所在地。超兴奋!

—在中南海,一切看起来都还像是帝国时代。所有访客只能从西北门进,部长们从西门进。那些红色的皇帝们呢?他们从哪个门进?我们不知道,也没人会告诉我们。

—中南海里的鸟叫得又响又好听。记者们问,那些鸟是真的吗?一个服务员说,是真的。不过当心!它们也拉屎!它们叫得比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的鸟都好听。

看得出来,“德国之声”对于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其实不单单是因为中南海对于外国记者来说充满了神秘感,包括整个中国政府的运作,甚至是每个中国领导人,在外国记者眼中都充满了神秘感。但是对于那些常驻在北京、经常采访双边活动的记者来说,相信没有人会有这样重的好奇心—不管是中南海里面的车子,还是会场里面使用的扫帚,都成为“德国之声”拍摄分享的对象。当然,这些细节,对于中国受众来说同样有吸引力,因为能够有机会看到中南海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屈指可数。

离开北京,德国记者们和他们的总统一起参观了上海世博会。我发现,也许他们是德国人的关系,他们能够发现一些中国人,或是不懂德语的中国人很难会去留意的细节。

—德国馆日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一场小小的欧洲古典音乐会。他们演奏的是莫扎特的曲目,可是,莫扎特不是德国人呀,他是奥地利人。不过,无所谓了。中国游客在排大队等待时间过长,他们不仅责骂德国馆的工作人员是“纳粹”,连奥地利馆和瑞士馆的工作人员也被骂作“纳粹”。(看来,讲德语的都是。)

—看完中国馆里介绍的内容,我们不禁会问:怎样再度创建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呢?我们都很茫然。因为按照电影里所讲的,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已经相当和谐了嘛。

—德国馆里的啤酒价钱真不敢恭维,小麦啤酒55 元,豪夫堡49 元,就算是慕尼黑人也喝不起呀。慕尼黑已经很贵了。

—克勒总统在一场讨论会上说,世博会是一个让人们相识的合适的场所。他认为德国斥资5 000 万欧元参与这次世博会是一种正确的投资。“什么?”在场的德国记者的声音都劈了,“就来修这些竹子搭的房子?”德国记者们惊恐地问。

—“不是,不是。”一位知情人士赶紧解释道,“是全部的花费。在场的一个人说,那么就是说,我们现在不需要为欧元区的麻烦担忧啦?

—我在世博园迷路的时候还偶遇了一位王教授, 他的头衔是“Translatologe”,我还从来没听过这个词。用汉语讲就很简单,他是德语系副主任,他为德语区的重要领导人担任翻译,明天会为克勒总统担任翻译工作。他还为“德国之声”的一些员工提供过培训!

—那个卖盗版海宝的四川小贩跟我说,德国是个很受尊重的国家。克勒总统说,中国的国家领导人也对他说了同样的话。很好!很好!那然后呢?

如何总结这次德国总统克勒对中国的访问,这名记者的Tweets 里面有这样一段:

—德国记者们刚刚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为什么我们的政治家总是迅速地就准备接受承认中国的事实。比如说在人权的问题上,政治家们好像很容易接受中国的人权情况异于我们西方的说法。

有争论说对于这样一个政治现实,即便在德国记者之中,大家都存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觉得可以接受,有些则会持质疑的态度。而同样的,对于中国,在西方记者甚至是西方公众当中,也会产生这样的争论。

之所以把一名假记者和一名真记者的观察和感想放在这里,是希望和大家一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偏见是怎样来的,如何才能够减少偏见。

很明显,如果对一个国家缺乏了解,或者所有的认识都停留在某一个层面的话,就算有机会亲身接触,也很难产生准确的判断;即便是用一种开放的态度去面对别的国家,最终也会因为文化或价值观的不同而无法理解对方。就好像在中国馆里,当我们用美好的影像让大家来感受中国过去30 年变化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会不会有很多人存在同样的疑惑?30 年之前的中国去了哪里?就算我们关注的就是过去的30 年,而现在展现出来的生活已经如此美好,我们的城市接下来还需要如何发展呢?

当然,这名德国记者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是因为她在参观中国馆的时候,观看的是《和谐中国》这部影片,而我坐在中国馆里,观看的则是陆川导演的《历程》,这两部八分钟电影在世博会期间的中国馆里交替播放。我总是在想,之所以要播放电影,是希望透过八分钟的时间,让观众感受到新中国的变化。其实对于中国受众来说,只有那些年轻人才需要知道,在他们懂事之前,新中国是怎样从成立之初走到今天的。因此在世博会上播放的影片,可能更多的是希望播放给外国游客观看,让他们感受变化中的中国。如果确定了受众目标之后,那么以怎样的方式才能让这些不了解中国、却又希望了解中国的人,在八分钟里产生一种相对准确的印象呢?在这一点上,我觉得非常遗憾—如果这名德国记者观看的是另外一部影片,应该就不会有之前的困惑了。

立场在先,是非在先?

2006 年当我在美国的时候,原本以为中国应该是美国媒体和学术界非常关心的话题,结果却发现,在美国主流媒体上关于中国的报道并不是太多,如果有的话,也都和负面新闻报道联系在一起。当然,如果看美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关于美国自己的负面新闻要更多。

一直很好奇,新闻的“负面报道”和“正面报道”,是否算是有中国特色的表述?在我学到的新闻理论当中,只有“新闻报道”和“新闻宣传”之分,即reporting 和propaganda 的区别。

不过在一场金融危机后,或者更向前一些,应该说是从2008 年奥运开始,中国开始频频出现在国际舆论当中。如果说2008 年底的华盛顿20 国峰会,中国出现的频率和篇幅低于预期的话,2009 年年底的哥本哈根峰会,中国俨然已经变成了主角之一。

中国是一个大国了,在承担大国名声的同时,当然也被期待肩负起大国的责任。经过争论,中国同意分摊联合国费用的比例从2.7% 增至约3.2%。中国驻联合国代表解释说,这显示出中国愿意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事实上,当中国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的时候,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真正相信。中国的经济总量目前已经超越日本,上升为世界第二。但是,看一个国家是否是真正的大国,除了经济实力,还有其他的标准。在以公民为单位的世界排名当中,中国依然排在我们眼中的很多小国家的后面。

在全球化的热潮中,中国的产品走遍全世界,中国人走遍全世界,中国崛起的名声也走遍全世界。但是在同一时间,中国在其他国家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却在下跌。2008 年,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www.ccfr.org)在全球范围内做了一个关于亚洲国家软实力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不论是从相对角度还是绝对角度来看,美国公众对中国的反应冷淡。在一个从1 到100 的情感温度计上,中值50 表示“一般”,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民众对中国的热度一直处于50 以下,并且从1999 年的47,跌到2004 年的44、2006 年的40、2008 年的35,显示“很冷淡”。

再来看看中国的《环球时报》2009 年在中国五个大城市进行的“中国人看世界”的民意调查,其结果和平常网络上那些反西方的激烈批评言辞出现落差。虽然美国被中国人骂得最多,但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国家还是美国,之后分别是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日本;至于最想去的国家是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

赞同“中国已经是世界强国”的比例,从2008 年主办北京奥运会时的最高峰26.8%,下降到只剩15.5%,而认为“中国不完全是世界强国”的比例也相对上升,从2008 年的43.7% 升到了58.4%,显示出人们对中国国际地位的看法转趋保守、谨慎且低调;不过也有受访者认为,中国强势经济带动强国形象,使得西方国家采取明显遏制行为,2008 年认同这个看法的人有31.3%,比4 年前多了7.6% ;而认为“西方有遏制中国的意图,但没有明显行为”的人更接近半数(47.4%)。

如果在网络上搜索“妖魔化中国”,就会发现大量的批评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的文章,这些文章有数据、有实例,而且能够指出西方报道当中具体的错误。这些被报道出来的错误,是西方媒体的故意,还是缺乏新闻专业的体现,还有讨论的空间。在报道的价值倾向上,如果带着意识形态来看问题,就会变成了立场分明。

但问题在于,是立场在先,还是是非在先?如果我们能够先搞清楚对错,再来讨论立场,是否会更有说服力一些呢?

其实,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对于外国、外国政府、外国政要,所有的印象都是来自中国媒体的报道,然后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印象。那么,中国记者的报道是否准确,是否会出现文化价值观上的冲突,是否会因为记者本身对于对方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体制等方面的不了解,从而产生偏颇,同样也被资深记者拿来取笑呢?

我在想,或许应该创造一个虚拟的“假中国官方记者”,即“fake Chinese official reporter”,在Twitter 上报道自己在华盛顿的所见所闻,然后看看他所报道的和一个真实的美国到底会有多大的差别,会不会也出现文化、观念、价值观上的冲撞。至少可以想象到一点,一定会让不少第一次到白宫的中国同行产生共鸣,那就是—原来白宫这么小,还如此破旧;同时也会觉得奇怪—如此威严的白宫草坪上,竟会有如此多的电视台架起了机器,安营扎寨。

闾丘露薇的最新更新:
  • 新书 不分东西 序 从记述到思考 / 2010-12-22 09:18 / 评论数(6)
  • 新书 不分东西 第二章 左右之争 / 2010-12-22 09:15 / 评论数(0)
  • 新书 不分东西 第15章 新闻民工 / 2010-12-22 09:14 / 评论数(0)
  • 新书 不分东西 第16章 驻华记者 / 2010-12-22 09:12 / 评论数(0)
  • 新书 不分东西 后记 / 2010-12-22 09:11 / 评论数(0)